影响压榨采油效果的因素
决定榨油效果的因素有很多。包括两个方面:主要挤压结构和挤压条件。
1.压榨物料的结构性质对出油率的影响——压榨物料的结构性质主要取决于油的组成和预处理效果。
预处理效果
压榨中受损细胞越多越好,有利于出油。
挤出颗粒的尺寸应该合适。颗粒过大,容易结皮,封闭油路,不利于出油;如果颗粒过细,不利于出油,因为压榨时会将细小颗粒带走,增加油流阻力,甚至堵塞油路。同时,细小的颗粒会增加挤出物的塑性,不利于压力的增加。
在不影响内外结构的前提下,挤压堆积密度越大越好,有利于设备处理量的提高。
挤压水分合适,流动性好的物料。在必要的温度下挤压物料,尽量降低被挤压物料中油的粘度和表面张力,保证油在整个挤压过程中良好的流动性。
挤出的颗粒具有足够的可塑性。压制材料的塑性有一定的范围。以保证颗粒具有相当完全的塑性变形;另一方面,可塑性不能太高。否则挤压物料流动性大,不易建立压力,挤压时会出现“挤出”现象,增加不必要的返料。同时可塑性高,成型早,出油早,易结块,出油不利,油质差。
材料本身的性质
压榨物料的性质不仅包括凝胶部分,还包括油的存在形式、数量和可分离性。影响挤压材料性能的因素包括水分、温度和蛋白质变性。
含水量:随着含水量的增加,可塑性也逐渐增加。当含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,出油率佳。一旦这个含量稍微超标,就会出现非常剧烈的“挤压”现象,也就是“突变”现象。另一方面,如果含水量稍低,可塑性会突然降低,颗粒结合松散,不利于油脂的挤出。
温度:挤压料加热,塑性提高;当挤压材料冷却时,塑性降低。压制时,如果温度明显降低,压制出来的颗粒结合不好,得到的饼就会疏松,难以成型。但温度不能太高,否则有些物质会因高温而分解成气体或烧焦。因此,保温是压制过程中的重要条件之一。
蛋白质变性:榨油需要。而蛋白质的过度变性会降低挤压物料的可塑性,从而增加榨油机“挤压”压力,与增加水分和温度的效果相反。压榨中蛋白质变性是否充分,衡量的是油脂中胶体结构的破坏程度。压榨过程中,由于加热和高压的共同作用,蛋白质会继续变性,但温度和压力不当会造成过度变性,同样不利于出油。因此,挤压物料的蛋白质变性既不会因变性过度而使可塑性过低,也不会因变性不足而影响输油效率和油品质量,如油中存在未变性的胶体物质,会影响精炼。